news pic

“任性的白皮书”正引发对中国电商的信任危机

如果2000年是互联网寒冬的话,那么此刻的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正感受到一丝寒意。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不同的是,此刻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正因监管机构内个别人的情绪执法,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国内外的消费者、中小企业和媒体开始对中国电商乃至整体商业环境产生怀疑。

最近,由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近期发布的一份2014年下半年网购商品监测报告,通过不同的标准和非科学的抽取方式,成功将淘宝乃至网购推向舆论的漩涡。随后,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又发布了一份《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

这份所谓对阿里巴巴行政指导的“白皮书”,不过是工商总局与阿里7月份的一次闭门会议纪要。报告与白皮书的背后,实则是网络监管司的刘红亮司长情绪化的表达:在中国,网络购物是不安全不可靠的,数百万的中小商家是狡诈的,五亿的消费者是盲目和愚蠢的,中国制造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结果。援引美联社的报道,中国官方报告称,非法生意存在于阿里巴巴旗下各类交易平台,但阿里巴巴都未给予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打击应对手段。

但美联社紧跟着对此产生了质疑,称“美国商务部(U.S. Commerce Department)已经在2012年将淘宝从恶名市场里删除。”事实上,美国商务部正是因为肯定淘宝在与版权持有者直接合作或通过其行业协会清理网站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而摘掉了黑帽子。颇让他们感到不解的是,中国官方给重新戴回来了。

美联社报道出来后,读者评论更是将火苗引到中国政府身上。一位名为“Peter”的网友评论称,“在一个往婴儿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毒害整整一代人的国家,为了利益,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的呢?”

由这份报告产生的中国企业信任危机,还不只是这位“Peter”。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在中国的审查制度下,没有一门生意是安全的,即便是它的明星科技企业。

事实上,作为国家领导人多次向外界展示的名片——互联网和高铁,都是近十年来,中国新经济腾飞的标志。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曾多次发表对互联网的评论,他曾强调,“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作为改变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最典型的形态——电商已经渗透了每个人的生活。今天我们谈到电商,已经不只是买件衣服,买个手机,交个水电费,或者买张彩票。电商已经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广义上消费的各个领域。

这一切都来自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改造,来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自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升级。此前中国就业促进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淘宝为网络创业带动直接就业达到962.5万人,其中淘宝带动866万。网络创业网店中,九成以上为个人网店,根据推算,全国个人网店带动网络创业就业人数达60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达沃斯年会致辞中就以“淘宝村”举例,“两个月前,我去了中国东部的一个村庄,那里有700多户人家,却开设了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过3000万件各类商品。这就是勤劳肯干大众创业的生动写照。”这家被李克强总理提及的淘宝村,为浙江义乌青岩刘村,去年全村网店的交易额达到了35亿元。

即便如此,作为数百万中小网店心目中的市场规范者和指导者——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行政执指导,而是凭借情绪执法,一次次将漏洞百出的调查报告,和耸人听闻的抽查数据,打压中小企业,误导数亿消费者。中国互联网乃至整个商业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打假是淘宝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企业法律手段有限,不可能凭借自身能力,从根子上解决假货问题。政府在谴责淘宝的同时,更应反思自身失职,而不是将消费者的怒火引向淘宝,自己站在岸上,没事人一样。”

无论事态发展到何方,但因为刘红亮以及领导下的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针对淘宝为代表的网购平台调查报告,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给中国互联网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用美联社报道中网友Peter的评论结尾,“尽管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大步向前,然而,中国要想获得别人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